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,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,南依骊山,东邻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西邻浐灞生态区和新筑国际港务区,北邻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,地势南高北低,山塬川依次分布,分别占15%、18%、67%。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,辖23个街道,总人口70多万,其中农业人口56.2万。临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,境内公路、铁路纵横交错,西潼高速公路、108国道穿境而过,到咸阳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;陇海、西延等数十条铁路交汇成西北最大的新丰铁路编组站,2002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,物流畅通,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捷。
全区现有耕地78万亩,土壤肥沃,土质优良,土壤以娄土、黄土性土和瘀土为主,适宜种植作物有小麦、玉米、蔬菜等,主要特产有石榴、柿子、核桃和相枣等。自然条件优越,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,四季冷暖、干湿分明,光、热、水资源丰富。年平均气温13.5℃,无霜期219天,年降雨量591.8毫米。年日照时数2052.7小时,年总辐射量111.7千卡/平方米。境内有临河、潼河、零河等10余条河流,渭河穿境而过。水利设施齐备,农田灌溉方便,全区有效灌溉面积56.87万亩,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4.9万亩,喷灌面积区1.67万亩,微灌面积1900亩。
严格落实省长“米袋子”和市长“菜篮子”工程,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粮食生产稳定在30万吨以上。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,培育3个蔬菜产业联合体,种植蔬菜16.5万亩。培育3个奶畜产业联合体,积极发展生猪生产,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。新发展家庭农场8个、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,培育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个。支持创建西优番茄等种业示范基地,培育一批一产融合发展典型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拓展“临潼石榴”文化内涵,新增石榴种植面积5000亩,建设标准化石榴产业园8个,扩大特色农业品牌效应。
奶畜、杂果、蔬菜是临潼农业的三大特色产业,初步形成了渭河沿岸蔬菜瓜果经济带、渭北粮食、畜牧产业区、骊山北麓观光农业区和山塬林果生态农业区的产业发展布局。在渭河以北区域发展奶牛6.3万头,奶牛小区、大场100个,奶类年总产24.5万吨。拥有银桥﹑伊利泰普克、宏兴、金田4家乳品加工企业,年加工鲜奶能力45万吨,实际加工鲜奶22.5万吨,实现销售收入20亿。2006年被授予 “全国牛奶生产强区”称号。在沿山区域发展以石榴、火晶柿子、薄皮核桃为主的杂果14.1万亩,其中石榴面积10万余亩,年产鲜果10万余吨;火晶柿子面积1.4万亩,年产鲜果2万余吨。建成石榴酒加工企业3家,年加工鲜石榴2000吨;有火晶柿子加工企业2家,年加工柿子300余吨。临潼石榴、临潼火晶柿子双双荣获“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”认证。2004年,在全国石榴评比会上,“临选8号”临潼石榴荣获“优质石榴奖”。2007年,“临绿牌”石榴荣获“西安市名牌产品”。全区蔬菜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,蔬菜总产量36.4万吨,主产西红柿、芹菜、大白菜、萝卜、西甜瓜、黄瓜、青菜、菜花、茄子等,形成了西阎路蔬菜、沿渭无公害蔬菜、山区有机蔬菜三大产业带。建成蔬菜大棚9000栋,发展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。番茄制种面积8500亩,番茄制种量占全国市场60%以上,是全国最大的番茄制种基地。坚持“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”,加强耕地保护,建成高标准农田1.5万亩,全年粮食产量34.65万吨。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,种植蔬菜16万亩,发展果业7.9万亩,新增花卉800亩。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养殖场3个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家,新认定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、产业联合体4家,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。发布“盛世御果·丝路飘香”临潼石榴公用品牌,石榴种植系统荣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